7月28日,來自西藏那曲的青少年走進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。作為“未來科學家種子計劃”的核心站點,這座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以沉浸式數字沙盤為紙,北斗衛星信號為筆,為學子們鋪開了一幅可觸可感的未來地理圖景。
在穹頂星圖流轉的智慧殿堂中,學子們開啟首場認知躍遷。科技館的老師以數字文明為經,山河脈絡為緯,借案例鋪陳時空畫卷。這堂行走在地理信息上的哲學課,帶給孩子們深刻啟迪。
學子們穿梭于時空折疊的知識回廊,與地理信息,數字沙盤、無人機模擬、全息歷史地圖等展項交互,直觀了解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脈絡,體驗衛星遙感、導航定位等科技應用。浸潤在科技與地理交織的空間中,親身體驗前沿科技成果,有效激發了創新思維,拓展了認知視野。
在數字地球的幽藍輝光里,研學之旅揭開時空折疊的序章。漢代司南的青銅勺影與北斗衛星在穹頂交疊,訴說文明迭代。戰國《兆域圖》拓片上的“準望之法”,在數字沙盤上演變為坐標系里的城市脈動——青銅羅盤的子午線穿越千年,成為衛星定位的數據基準。
在地圖展廳,唐宋海上絲路與"一帶一路"航線,歷朝歷代的疆域在投影中形成時空復調。這種虛實融合的呈現,使歷史疆域符號升維為動態空間敘事,在孩子們認知中植入了多尺度地理坐標系。
在無人機電腦教室,孩子們眼睛緊盯著屏幕,先跟著老師的示范一步步操作。當虛擬無人機在模擬地圖上穩穩起飛時,興奮的竊竊私語在教室蔓延。隨著練習深入,孩子們開始獨立操控自己的小飛機。每當飛機成功穿過障礙物,操作臺前便爆發出小小的歡呼聲,那些漲紅的臉蛋上寫滿了征服科技的雀躍。
在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的創意積木區,孩子們用彩色模塊拼搭心中的地理圖景。
在機甲實踐區,學生分組操作電腦控制系統,通過圖形化編程平臺指揮虛擬機甲完成對抗任務。各小組設計戰術,操控機甲進行攻防演練,在路徑規劃、協同作戰等模塊中實踐基礎編程邏輯。該環節通過競技化任務設計,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。
在科技館數字工坊,學生們通過簡易三維建模軟件探索空間構造。該課程通過可視化數據交互,將抽象的空間坐標系轉化為可操作的立體構建邏輯,初步培養青少年的數字化設計與工程思維。
第三日研學的尾聲榮光時刻,那曲學子代表緩步上前,將象征純潔與尊重的哈達鄭重獻予科技館導師。雪白的哈達垂落肩頭,帶著高原的純凈氣息,傳遞著游牧文明對知識的虔誠,展現了傳統禮節與現代科技的交融。當快門定格下這個畫面時,仿佛把古老的智慧和未來的科技連在了一起,悄然譜寫著文化交流的新篇章。
最后的課程是認識北斗衛星。學生們通過老師悉心地教學了解北斗衛星的建造歷史、功能構造、相關技術等。同時贈予三種不同的模型,讓抽象知識化成實體,讓孩子們真正內化現代智慧與科技。
本次活動,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為那曲學生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研學內容,通過互動沙盤、無人機模擬等體驗項目,講解測繪技術原理和實際應用。活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地理信息知識,展示從傳統測繪到衛星導航的技術發展歷程,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信息對交通、農業等領域的重要作用。這種實踐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對科技的興趣,許多學生表示未來想參與地理信息相關領域研究,為家鄉發展和國家科技進步貢獻力量。
主辦單位:湖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版權所有?2018湖州科協 浙ICP備10020302號
地址:湖州市仁皇山新區皇山路(市科技館內) 郵編:313000 ? 電話 : 0572-2398696